一人工作室的挑戰:認識自我有限性與合作的價值

在公司上班的時候,硬體設施、辦公環境、制度福利等各方面都很完善,也有固定的金流。然而,從大公司到一人公司,從字面上來看就是天差地遠的狀態。到底有哪些差別呢?需要經歷哪些轉變?在轉變過程中,又會面臨哪些挑戰?這些都是在開始後才真正了解的,並且花了許多時間來調適。如果你也和我一樣想開始自己接案,這篇文章或許會帶來一些啟發。這是我在這些過渡中發現的心得,也希望能給你一些靈感。

面面俱到 vs. 先以小目標出發

以往公司策略開展時,總是希望能夠規劃得很詳盡,花很多時間討論和計劃方向。遇到大的專案企劃時,很多人一起合作討論與分工;即便是比較小的營運企劃,也會有1-2人負責。

企劃類的工作細節非常多,影響範圍也很大,實施時會影響許多執行與變化。因此,很多時候還會實際到現場去了解需求,或是試辦單位進行先導,讓專案執行更貼近實際。

然而,當開始一人工作室時,我把這樣的思維也帶了過來。企劃時總是想得很遠,參照許多風險和應該留意的事項,花了許多時間準備,實際應用到的卻很少。

細心很好,但需要掌握適度。一開始沒什麼人認識我們,即便行銷方案推出,也可能寥寥無幾的人看到與下單。初期建議專注於推出一個產品類別,先了解市場,再逐步改進。當時因為擔憂而追求的完美,其實並不完美,市場會隨著推進而變化,我們的想法也會不斷更新。

工作室對技能的全面需求

開始進入市場,就逐漸意識到自己的配備不足(之後會專門寫一篇有關甜點工作室的需要的工作項目)。比如產品研發製作、採購、設計與製作、行銷推廣、訂價、客戶聯繫、包裝寄送全都是需要時間釐清想過。

因為對技能的需求更加全面,因此不會的領域,就找專業的老師學習,為進入門檻做好準備。

學習需要時間,開始的前幾年常看到自己的缺少,通常學習的快樂同時伴隨挫折。我也想不斷提醒自己一定要記得,任何成長都需要時間,更何況是一個自己的工作室。所有的學習,無論過程如何,有一句話說的對:不是學到就是得到。當發現自己不會的技能需要填補時,別忘了那份擁有好奇心想求好的心是非常棒的,它讓我有機會變得更好。一定要常常勉勵自己,看見自己的優點,給自己多一點時間。

金錢、時間、精力資源的有限

有三個資源非常珍貴,那就是金錢、時間、精力。

我想起剛開始販售甜點的時候,我很希望推廣自己的甜點,因此開展了很多品項。

然而,體力是不夠的,常常用時間來交換製作甜點。剛開始,常常工作到晚上兩三點,結束後幾天也需要額外時間來恢復體力。年紀增長,開始意識到需要有好的健康,才能長久工作,因此開始調整規律性和作息。

創業即使是工作室一樣非常燒錢,無論硬體設備、工作軟體、產品研發、包裝採購、學習新技能,還是設計打磨,都非常需要金錢資源。金錢和我們前進的方向密切相關,如果是合理的需求當然要投入。當然也有時會遇到繳“學費”的狀況,但那也是珍貴的體驗。

金錢是持續營運的重要因素,審慎分配金錢資源,逐漸培養與金錢的關係。推薦書籍:《The Psychology of Money:Timeless Lessons on Wealth, Greed, and Happiness》。

時間則是我們很容易忽視的有限資源。一天是有限的,該如何有意識地分配?比如常有朋友問我的選擇是要開實體工作室還是網路店鋪?意味著與不同目標的長期想要結果有關。時間運用、為什麼這麼做、為什麼不做,都是因為時間的有限,讓我們必須做出取捨。

金錢、時間、精力三者環環相扣,影響經營的選擇。

思考更好的流程,部分尋求外部資源

剛開始我使用Google表單接收甜點訂單。每月製作和開單的過程裡,我發現收費流程特別耗時,且客戶常常需要等待確認訂單是否成功,讓整個過程顯得不夠順暢。經營約半年後,訂單和模式漸趨穩定,我開始尋找專門提供電商官網服務的合作廠商。成功上架後,大幅減少對帳時間,改善了客戶下單的體驗。

品牌的logo設計,我委託了專業設計師。美感和設計是需要長時間培養的專業技能,非常感謝設計師的協助,使品牌擁有了專屬的logo。

行政流程如工作室登記等,我也找了專業公司處理,比自己來更專業有效率。

當然,有些事情如製作甜點、研發新口味、產品包裝、攝影與撰寫文案,我仍然親自來做。這些工作不僅是我喜愛的領域,也是讓我能親近消費者並傳遞品牌理念的重要方式。即使需要耗費大量時間,我仍然很重視,期望持續這樣做下去。

更多推薦文章

如果拖延症又來了,該怎麼辦?

如果我能早點實踐的9個工作習慣,減少大腦的過度運作與無止盡的心理焦慮

主機服務:金城事務所